深圳第四屆水務公益講座近日開講 水務博士現場解讀何為優質飲用水
2017-06-09 16:35 點擊: 次作者:晶報
6月3日,由深圳水務集團和深圳報業集團聯合舉辦的第四屆水務公益講座在深圳報業會堂隆重開講。來自深圳水務集團的博士向現場600余名市民觀眾解釋答疑,究竟優質飲用水是怎樣“煉”成的。此次講座上,首次通過VR技術現場展示了沙頭角水廠的處理工藝,讓現場市民驚嘆不已,同樣是首次選擇在沙頭角水廠開辟的直播分會場,更是讓位于會堂主會場的市民觀眾猶如身臨其境。
深圳水務集團總裁胡嘉東發表致辭
深圳水務集團總裁胡嘉東表示,舉辦水務公益講座,旨在通過專業、科學的途徑普及水質安全標準、飲用水健康等用水知識,為廣大市民最為關心的自來水水質問題答疑解惑。作為公用事業型企業,深圳水務集團將不斷提升城市供排水保障水平,為深圳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提供更專業、高效的供排水服務。
靳軍濤博士在解釋優質飲用水是如何“煉”成的
關鍵詞:新國標106項標準
來自深圳水務集團的靳軍濤博士,是飲用水安全輸配、優質飲用水保障技術、智慧水務等方面的專家,他不僅畢業于清華大學,還是深圳水務集團博士后工作站的在站博士后,他的主題演講以優質飲用水為主題,解釋了何為優質飲用水以及其誕生記。
據介紹,深圳水務集團積極新建、更新改造水廠與管網、構建多重水質保障體系,率先達到新國標106項標準,出廠水水質合格率平均為100%,水質綜合合格率連續多年達99.99%以上。
同時,深圳水務集團充分發揮技術引領作用,打造“食品級”質量管理。為加強對水源水質變化的監測,建立了多參數原水水質預警監測系統,在水庫取水泵房、各水廠均配備RTB水質生物毒性24小時在線檢測裝置,通過對毒性物質更敏感的斑馬魚類作為指示物測定水中的生物毒性;建立了水質監測站、廠級化驗和班組化驗的三級水質檢測制度,覆蓋原水水質預警、水廠出廠水質和管網供水水質在內的自動在線監測系統;在國內率先開展水質新國標106項全項檢測;制定并嚴格落實針對各類水質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和技術指南。
在管理上,深圳水務集團已建立健全全流程、全覆蓋、多層次的管理體系,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率先在國內推行自來水生產質量控制體系(HACCP),參照生產食品過程的標準,打造全過程的水質監管體系,為市民提供遠超國家飲用水水質新標準的“放心水”、“優質水”。2015年以來,深圳水務集團利用水質檢測大數據,對本地主要供水水源水質進行系統篩查和分析,探索建立深圳供水水源水質風險庫,對包括消毒副產物、有機農藥等在內的風險指標進行加強監測,強化水質預警及管控能力。
講座的搶答環節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
關鍵詞:優質飲用水
深圳市《優質飲用水工程技術規程》(SJG16-2017)中明確了優質飲用水的定義:“原水經水廠深度處理工藝凈化、消毒處理后,通過輸配水管網供給用戶,符合深圳市優質飲用水水質目標的要求,可以直接飲用的自來水”。深圳優質飲用水需要達到111項水質指標,嚴格程度高于新國標的106項。
那么優質飲用水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①水廠升級:經水廠深度處理工藝凈化、消毒處理
兩種深度處理工藝:臭氧-生物活性炭(廣泛應用的深度處理工藝);活性炭+超濾膜(世界上最先進的深度處理工藝之一)
梅林水廠、筆架山水廠和沙頭角水廠是深圳目前的三大深度處理水廠,這3座水廠都采用了先進的深度處理工藝,3座水廠每天綜合深度處理能力達到84萬立方米。
此外還有十多座水廠已經被列入升級改造計劃,總投資21億,總供水能力達到450萬噸/天。
②管網改造:通過輸配水管網供給用戶
對全市居民小區中已被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灰口鑄鐵管,鍍鋅鋼管等不合格供水管材集中進行更新改造,使用戶龍頭水水質全面達到“新國標”。
重點:據了解,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需由業主和物業共同申請,經審核后,確定實施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其原則為:用戶自愿,政府補貼;政府牽頭,企業協助;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明晰產權,抄表到戶。
③符合深圳市優質飲用水水質標準,可以直接飲用。
關鍵詞:145個優質飲用水小區
深圳水務集團作為公用事業型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以卓有成效的工作,配合政府推動優質飲用水入戶的加快實施,讓更多市民得以早日受惠。目前已建成145個優質飲用水小區。
此外,在鹽田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深圳水務集團大力推進“自來水打開龍頭直接飲用”的相關工作,力爭早日將鹽田區打造成優質直飲水示范區。深圳水務集團分步推進沙頭角片區、鹽田港片區及大小梅沙片區打開龍頭直接飲用,加快推動優質直飲水入戶的覆蓋面,鹽田區不久將在國內率先實現全區域自來水直接飲用。
自2013年開辦以來,水務公益講座致力于通過專業、科學的途徑普及水質安全標準、飲用水健康、優質飲用水等用水知識,營造節水愛水的氛圍。